《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30日03版)
  本報訊(通訊員劉愛華 記者王磊)近日,中國科大張捷教授、張海江教授、陳恩紅教授等6名地球物理交叉學科科研團隊成員,在地震預警與速報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該研究成果以“用搜索引擎方法解決實時地震監測”為題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子刊《自然·通訊》上。
  地震預警和速報信息意義重大。地震發生後,如果能夠較快速地提供地震位置、震級等相關信息,不僅可以對地震波還沒有傳播到的地區實施“預警”,還能對制定搶險救災方案起到關鍵作用:地震的初至波以平均每秒5公里的速度傳播,最有破壞力的橫波以平均每秒3公里的速度傳播,而“預警”電信號在電纜中則以每秒接近30萬公里的速度傳播,因此在震中附近地區,在地震橫波到來之前可能有幾秒到30秒的預警時間。接到預警信號後,人們可以迅速就近採取防護措施,高鐵、核電站、建築工地、機場等重要設施可以立即實施緊急關停方案。
  目前世界上有4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地震自動預警系統。最為先進的日本REIS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在接到地震信號5秒鐘後定出地震位置和震級,約兩分鐘後估計出地震破裂的震源機制。我國地震監測系統目前在震後兩分鐘自動完成定位和定震級,震後約兩小時估計出震源機制。
  地震破裂的震源機制十分重要,據張捷教授介紹,地震是否會引起強海嘯的預測需要分析所有地震參數,若海底發生大型逆沖或正斷層類型的地震就易引發強海嘯,而發生走滑斷層的地震則不會,這些都可以通過震源深度、震級和震源機制分析得出。
  中國科大研究團隊經過3年多努力,利用互聯網快速圖像搜索技術,預先建立地震數據庫,通過快速搜索最佳匹配地震圖,實現了在收到地震數據後1秒鐘內同時確定地震位置、震級和震源機制,在地震預警與速報領域實現了重要的突破,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可能給震中附近地區10到30秒的預警時間,將大幅度地降低地震災害對人類的威脅。
  在1秒內能夠確定地震信息,將大大推進海嘯預警、監測前震、觀測地震破裂帶活動以及實現地震預報等工作。《自然·通訊》評審專家稱贊這個跨學科的地震速報解決方案是“出色的”,“為地震實時監測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瞭解,目前這項技術已在41個國家申請了技術發明專利,日本現已批准了該專利的申請。中國地震局已經與該交叉學科科研團隊建立了合作,針對該技術在國家台網的實施,設立了地震行業科研專項。  (原標題:1秒鐘內同時確定地震位置、震級和震源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79tyye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