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黎磊
  同濟大學汽車借款中東歐
  研究中心有巢氏房屋副教授
  這一地區的公民對用“東歐”稱呼他們比較敏感,他們更喜歡用地理意義來區別自己太平洋房屋,如“中歐”、“東南歐”等。
  隨著第三屆中國-中餐飲設備東歐國家經貿論壇的召開,“中東歐”一詞頻頻躍入我們眼帘,但這並不是一個不言自明的概念。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認識經歷過三次重大變化。
  中國人對中東歐國家的最初印象是從“東歐”這個政治概念開始的,雖然中國和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早在1949年10月就已建交並且開始友好合作,但相互瞭解和相互認識並不深入,雙方之間的交流合作因為意識形態因素遭遇過多次中斷。隨著蘇聯的解體,曾經的社會主義“東歐”八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烤肉、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只能停留在上一輩人的歷史記憶中。
  蘇東劇變後,“東歐”的概念被地理意義的“中東歐”取代,中東歐的概念被大大泛化和模糊了,對他們的區分也出現了很多爭議,大致區分為三個區塊。第一塊是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第二塊是蘇聯範圍內的“獨聯體國家”,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等;第三塊是巴爾幹國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和西巴爾幹諸國。這一時期中東歐各國相繼提出了以加入北約和歐盟為優先目標的“融入西方”戰略。中國主要致力於發展經濟和維護社會穩定,雙方戰略發展主導方向的不同導致雙方關係在冷戰結束後一度疏遠。這一地區的公民對用“東歐”稱呼他們比較敏感,因為在他們的腦海中,東歐意味著前社會主義國家的身份,與今日的“融入西方”戰略相悖,他們更喜歡用地理意義來區別自己,如“中歐”、“東南歐”等。
  隨著北約和歐盟東擴步伐的加快,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已經投入西方的懷抱,他們在安全防務上聽從美國主導的北約指揮,在經濟上享受歐洲一體化帶來的福利。2004年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又被稱為“新歐洲”,以區別於“老歐洲”,當然這一概念主要源於2003年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時,這些中東歐國家一邊倒地支持美國對伊動武。源於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的記憶,這些新歐洲國家更信任美國,波蘭有句格言是“永遠不要在黑暗的小巷與法德並行”。而事實上,新老國家的政治裂痕直至今日還不能彌合。更為糟糕的是,受歐債危機的負面衝擊,作為歐盟內部的新興經濟體,它們與老歐洲國家的發展差距不是縮小而是增大了。
  “中東歐”的概念在2011年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之後被賦予了新的意涵,也漸漸為歐洲人接受。中國明確了所謂中東歐16國包括11個歐盟新成員,還有正在為加入歐盟衝刺的2個入盟候選國家:黑山和馬其頓;也有受歐盟聯繫與穩定進程規制的3個潛在入盟國家: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歐盟使用“東南歐”,而不是“西巴爾幹”的提法稱呼這些國家表明歐盟承認該地區是歐洲的一部分。可以說這16國歐洲化進程已不可逆轉,它們已經確立了認識世界的西方化視角。中國之所以把他們視為一個整體,更多是基於歐盟因素的考慮。
  首先,“多邊搭台,雙邊唱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國和中東歐16國發展雙邊關係的一種新形式,中東歐地區國家眾多,語言、文化、民族、宗教和歷史發展複雜多樣,加上地理位置遙遠,國家變化較大。中國對轉型後的中東歐國家不夠瞭解和熟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所取得的成就已經使中東歐國家的對華認知發生了較大變化,但部分國家對華仍有疑慮。雙方迫切需要在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基礎上建立和提升伙伴關係。
  其次,從地區層面來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基於1+16框架,中東歐相當於歐洲國家中的“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傳統上依賴歐盟的技術和資金,歐洲市場是它們主要的貿易對象。中東歐國家通常不具備全方位的經濟結構,中國的高鐵等高新技術和對基礎建設的大規模投資魄力,都是中東歐國家所期待的。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第三,從區域層面看,中國-中東歐合作是中歐合作的一部分,是促進中歐關係不斷發展深化的新舉措,基於更加均衡和細化的中國對歐政策的需要,有利於切實履行《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有利於推動一個團結繁榮的歐洲。這一需求成就了雙方的“重新發現”,開啟了中國與中東歐關係的一個新階段。
  從“東歐”到“中東歐”,多少波譎雲詭的歷史時刻已經過去,沉澱下來歷久彌新的傳統友誼。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大船從歷史中駛來,經受各種風浪考驗,正充滿自信地奔向未來。
  (原標題:從“東歐”到“中東歐”:重新發現與相向而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79tyye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